校友会
首页  -  校友会  -  校友风采  -  正文
王杜江:高原铁路勘测线上的“蓝色岩羊”

作者: 时间:2020-12-09 浏览次数:

   

 “置身于历史的波澜壮阔,才更能真切地感受眼前这份事业的重量;大自然的苍莽神奇,是人类探索前进的永恒动力。”


 王杜江,男,1986年生,中共党员,201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现为铁一院地路院工程师。从业八年间,连续担任包头环线、关中城际铁路、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延安至榆林高铁等多地区、多类型国家重点项目的地质专业负责人,求真务实,实践创新,出色完成了各项勘测、设计任务,积累了丰富的勘测经验,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本领,是勇挑重担、善于冲锋的铁路地质专业业务骨干。先后获得铁一院“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个人”、西藏自治区“劳动竞赛先进个人”、中国铁建“劳动模范”、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各类省部级勘察、技术奖4项;并多次获得中国铁建股份公司征文奖。



野外勘测,炼就一线“地质老兵”

 

 坚毅执着、吃苦耐劳,一个地质包、一张图纸、一支铅笔,再加上一个外形斑驳的罗盘,诠释着他的身份,也见证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地质工作的满腔热情。从太原物流中心、包头环线,到广佛江珠城际、阎良至机场城际,再到延安至榆林高铁,他负责的项目由小到大,他的业务素养也渐臻成熟。野外勘测中,他始终秉承“脚到、眼到、心到”的地质工作传统,将“风之子”的干劲发挥到极致,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获取现场第一手资料。同时他深知,再厉害的双脚,力量总是有限的,如果地质勘察无法借助高科技和新设备,那么就会严重丧失战斗力。因此在生产工作中,他坚持探索使用新方法、新技术,以减轻地质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工作效率。在西延、延榆高铁等复杂山区长大干线勘测中,他掌握并熟练应用铁一院独创的“真实感大场景”遥感解译技术,有效形成了“大范围判释-重点调绘-批量修正”的前期勘察方法,实现了地质调查有的放矢、超前开展线路选线的目标,树立了山区高速铁路“高质量快速选线”的典范,也证明了新技术、新设备给予传统地质工作的巨大能量。


藏地攻坚,诠释高原“蓝色岩羊”

 

作为技术队长兼地质组长,带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突击队”,连续260天奋战在“缺水、少电、无信号”的高山深谷,继承和发扬“青藏铁路尖兵精神”,克服了峡谷内的种种艰苦条件,啃下了高原山区铁路勘测最硬的一块骨头。为了稳定桥位方案,他不顾个人安危两次登顶怒江崖壁,完成了徒手攀岩800米的极限挑战。为了完成越岭调查,每天徒步登山10公里以上,曾露宿半山,和队员背靠背取暖,经受了极地野外的严苛考验。勘测即将结束时,他高烧四十度,却坚持不下火线;在医院短暂治疗几天后,又迫不及待地赶赴现场。在勘测过程中,将多源立体勘察技术融合应用,高精度识别出了地质灾害隐患点,在较短时间内获取了沿线山岭地段的基本地质参数,为优化线路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撑。经常身穿一件蓝色冲锋衣,野外工作中总是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姿态颇似岩羊,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蓝色岩羊”。他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个称号的内涵:在艰苦的环境中绽放生命的精彩,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非凡的价值。

EEBA

怒江登顶的王杜江


身先士卒,树立业内“青年榜样”

 

“男儿壮怀征四方,何惜百战卧沙场。热血成章撼山河,狂澜拍遍饮瓢觞。”王杜江,人如其诗,作为青年突击队队长,他用忘我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青年;作为地质组长,他用自己的所学所积,言传身教帮助身边的每一位组员成长。一路走来,他所率领的青年团队几乎天天奋战在外业一线、加班至深夜凌晨,不但没有人叫苦叫累,反而始终保持着坚定乐观的状态。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本人时刻奔走在最前线,保持着一个新时代青年的进取状态,是青年突击队里一面闪耀的旗帜,是勇当先锋的好大哥、好队长、好榜样。


B2A6

王杜江(右三)和队友们在西藏拥巴


常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