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首页  -  校友会  -  校友风采  -  正文
蓝木盛:书写地大人的“登极”浪漫

作者: 时间:2021-08-19 浏览次数:

   

木盛,1988年生,江西赣州人,畲族,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2011届校友,现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程师。他自研究生时代就投身极地事业,迄今共9次、历时770余天参加南北极科学考察,曾参加“雪龙”号环南极、环北冰洋航行考察以及“雪龙2”号北极首航考察,是我国参加极地考察次数最多的85后科研工作者。2018-2020年,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年度先进个人;2016—2018年,在中国32次南极、第8次和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荣获优秀队员或优秀党员荣誉;2021年,被评选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

231D

蓝木盛


矢志极地,建功极地科考第一线

蓝木盛始终践行“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南极精神,在2018年参加第35次南极考察期间,他带领所在团队成功布放了我国第一枚西风带大型浮标。在“雪龙号”因突发大雾意外触碰冰山中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在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期间的2019年1月19号这一天,正在阿蒙森海开展综合调查的“雪龙”船,因突发大雾,在密集冰区航行中意外触碰了冰山,从发现冰山到触碰冰山,一共不到35秒。为尽快解决问题,时任大洋队队长的蓝木盛,首先向队员准确传达了考察队的精神指示,通报现场情况并安抚队员情绪,随后组织队员连续奋战2天2夜清除堆积的冰雪,在意外发生后的合理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他参加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北极科学考察计划--MOSAiC国际漂流冰站联合考察。为此,北极科学委员会酝酿了10余年。

25AB

蓝木盛参加2019年气候研究多学科漂流冰站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来自20个国家60多家研究机构的600多名科学家和后勤保障人员分为5个航段,对大气-海冰-海洋-生态系统各圈层及其相互作用进行观测研究,以加深北极中央海域大气-海冰-海洋-生态系统间的耦合过程的理解,提高北极天气预报、海冰预报和气候预测的能力。蓝木盛参与其中,随冰漂流工作近100天,期间克服了极昼极夜交替、-35℃低温和大风等一系列困难,获取了大量观测数据,填补了部分国内乃至世界北冰洋冬季资料的研究空白,为我国首次获取全年的极地冰下上层海洋生态参数观测资料做出了贡献。

477C

蓝木盛在北极进行冰芯取样工作

在这一次次的科考经历中,他从一名普通队员,逐渐成长为项目执行负责人、组长、队长、支部书记。2020年,中国第11次北极科考期间成为了历次考察中最年轻的临时党委委员。

立足国家需求,建功极地战略新疆域


围绕“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参与极地国际治理”的国家战略任务,蓝木盛重点开展极地海洋生态调查研究和观监测技术研发应用等工作,参与和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极地专项等多个科技项目,参与起草了国家“十四五”极地业务化工作方案,承担了多项极地标准的制修订,协助推进了我国极地业务化体系构建。

作为团队核心,蓝木盛参与了我国首个南极专项——“南极重点海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影响”的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专项实施以来,已执行2次南极专项调查,加强了我国对南极阿蒙森海和宇航员海生态系统的了解,调查成果为我国参与南极国际治理提供了支撑。他虚心地说,极地工作有相当大的特殊性,个人的角色担当不能代替集体,一定要时刻用集体观和大局观引导自己。

5A62

蓝木盛在雪龙船实验室进行浮游生物分析测试


热心公益实践,用心做好极地科普

作为极地科考工作者,科普也是蓝木盛工作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多次为在校大学生、中小学生开展极地科普讲座。他应地大苏州校友会邀请为苏州校友开展讲座,参与街道党建为入党积极分子讲课。他响应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号召,当选浦东新区少数民族联合会沪东分会代表,参加少数民族联谊慰问等活动。

49BC

蓝木盛卧冰考察海洋生物

D132

蓝木盛在极地科学考察时

蓝木盛说,极地依然是充满未知和风险的领域,作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部分,极地考察任重而道远,科学精神和勇气是激励我们人类不断探索前行的宝贵财富。他正在用专业和实践传承着地大人“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责任担当,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伴随日月星辰,书写潜海登极的浪漫情怀。




常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