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会
首页  -  校友会  -  校友风采  -  正文
徐庆鸿校友

作者:李云飞 时间:2015-03-14 浏览次数:

   

  

扎根边疆,情系科研

—中国有色集团劳动模范、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庆鸿纪实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发布时间:2012-09-11

“上苍若赐哮天犬,抖缰挥戟敢上霄外九重天”。

徐庆鸿QQ上曾有一句这样的签名,这是怎样的豪言壮语,又是怎样的踌躇满志?

这位出生于70年代却已获得无数荣誉的化探综合研究的博士,这位现任中色桂林矿地质院西藏分院总工程师的教授级高工,就这么真实的站在那里,经历过诸多的艰辛和挫折,依旧豪情满怀。

1993年开始到桂林矿地院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油气田藏、有色金属矿床的成矿理论及找矿勘查方法技术研究,长期战斗在地质勘查野外工作第一线,一晃19年。他经历了地矿院从国家到地方,从事业到企业的巨大转变,经历了地质行业最不景气的年景。很多人对转制后的矿地院并不看好,转行的转行,跳槽的跳槽,他当时也动了改行的念头,但却始终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困难只是暂时的,干一行就要爱一行,懂一行还要精一行,相信地质行业总有辉煌的那一天。”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到深入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去,并于2003年读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潜心进行气体地球化学找矿新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19年来,他曾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中外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西科学基金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三等奖各2项;2009年获得“第十届广西青年科技奖”,2010年被推荐并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他始终坚持把生产和科研紧密结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提出对烃类组分概念认识和研究方向应有4个转变:专属性→普遍性,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宏观特征→微观规律,表征现象→研究工具,并建立了一套烃类组分标准化背景。通过在多种类型矿床(锡多金属矿、金矿、铅锌矿、铜矿、钨钼矿、铁矿)的实际勘查和研究证明这套研究思路和手段效果显著,为烃类组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科研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

2007年,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西藏分院正式挂牌成立,一批青年职工在西藏分院院长何国朝的带领下自此进驻西藏,开始了一段让人羡慕却又望而却步的工作生活历程。徐庆鸿博士为了更深入研究烃类组分在全国各类型矿山的应用,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进藏。

在西藏搞地质工作的艰难,没有到过西藏的人,恐怕难以想象。除了高寒缺氧,除了“一年无四季,一天有四季”的多变天气,几乎与世隔绝的野外对精神的摧残,才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对用惯手机的人,突然没有手机信号的那种落寞,任何拥有手机的人都深有体会。

每次出差回来,这帮平时貌似生活光鲜的同志们,都像曾经蹿红网络的“犀利哥”似的,胡子拉碴,不知被晒的脱了几层皮的皮肤黝黑乌亮,眼神里一致透着回城的欣喜,一时竟会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徐博算是比较注重个人形象的,但在西藏朗青出野外的那次,让许多人对他的形象大大颠覆!一顶暗黄牛皮帽,一件军绿色棉大衣,手持一把铁色地质锤,脖子上挂着十几个灰白色样袋,噢,还有一口大白牙,除此之外,一抹黑!咋一看还以为来了非洲乡巴佬哩!原来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他带领队员连续几天踩着齐膝的积雪顶着火辣的太阳上山勘查采样。山上积雪多,水却奇缺,因为全是冻雪。整整27天,整个项目组人员没有洗一次澡,有的人甚至脸都没洗几次!回到拉萨,大家还得出一致结论,山上不洗脸好,天然防晒保护,回来一洗立马恢复本色;整天洗脸的,比如徐博,回来怎么洗都是黑人一个!

如果说这帮可爱的同志们从没有叫过苦,喊过累,那是假的,徐博和同事们体会了高原无网络无手机信号的落寞;感受过一天之内春夏秋冬接踵而来的惊奇;遭遇过越野车在野外被洪水冲翻的危难;领略过黑瞎子光临野外临时帐篷的惊险;品尝过花4个多小时爬到高差1000多米的山上给家人报平安的辛酸与温馨;更有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野外中餐—干粮和矿泉水……“塞外疆域铁蹄飞,羌笛幽咽盼乡归;谁无儿女情长意,披甲拭剑战鼓催。”他的一首诗真切地道出了在边疆工作的艰辛,却也为边疆地质工作者平添了一份使命感。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下,他仍没有忘记自己的研究。诸多地质勘探行业目前都面临着科研与生产的矛盾,许多年轻的地质工作者都把科研丢到了一边,理由很简单,一没经费,二没精力。高强度的野外工作已经让人身心疲惫,还要加班加点制图写报告,谁还有精力搞科研呢?而他一直强调搞生产的同时不能忽略科学研究,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达到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他这么说,也这么做,从野外出差回来,别人休整的时候他依然在搞自己的研究,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最终,他的研究成果被应用到一个又一个矿山,均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为矿山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优良的职业品德以及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2010年初,徐博被选拔提升为西藏分院总工程师。但他从不以领导的身份自居,还和以前一样,见人总是微笑着问好;喜欢跟同事开不大不小的玩笑;爱夸奖人,从不吝啬对别人的赞美;即便是职工做了错事,他也会在遵守原则的基础上给予谅解和改正的机会;工作中依然以“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和督导自己及职工;他还常说自己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因为他所擅长的专业是化探综合研究,在地质、物探方面不是很擅长。遇到职工提出的问题,他若不是很确定答案,从不会一带而过或是以一个学究的姿态搪塞过去,而是跟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20114月,自治区政府为“广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提供了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徐博也是其中的一员,但他却毅然放弃了。有人说他傻,他憨厚地笑笑:“西藏分院的事情太多,我走不开。” 同年底,新疆分院成立,徐博又自告奋勇,义无反顾地奔向条件同样艰苦的新疆,虽然海拔低了,“还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工作区连吃水都要自己开车从十几公里外的地方运!”

“实践出真知,到地质找矿空白区更能加强对烃类气体组分的研究应用,我要通过这项研究力争填补“地球气体组分丰度及分布”的空白”。徐博依然憨厚地笑,为了他梦想的研究成果,任何的困难都自动靠边站!

 


上一篇:田升平校友
下一篇:王根祥校友
常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