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首页  -  乡村振兴  -  媒体报道  -  正文
【湖北日报】情洒巴山堵水间——省直工作队帮扶竹山乡村振兴纪实

作者: 时间:2023-07-12 浏览次数: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刘洋2021年7月,按照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根据湖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省委宣传部等9家单位闻令而动,派出驻村工作队来到十堰市竹山县,开启了定点帮扶推进乡村振兴之路。

竹山县位于鄂西北秦巴山腹地,版图呈“7”字形,总面积3587平方公里,山地占80%以上,全县户籍人口46万人,2020年才正式退出贫困县(国定)序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比较薄弱。

(党的六中全会精神进农家)

针对山区县刚脱贫的现实条件,省委宣传部发挥定点帮扶和区域协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各帮扶单位的积极性、能动性,紧紧围绕竹山县“56513”产业发展规划,把对口帮扶和驻村工作有效结合起来,驻在村、带乡镇、帮扶县,从地质灾害防治、社会综合治理、5G网络建设、教育就业帮扶、卫生健康能力达标、招商引资、土地增减挂钩、乡村旅游发展和农产品消费等方面,出实招,下硬功,最大限度给予竹山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支持。两年来累计引进帮扶项目20多个,协助引进资金近千万元,开展消费帮扶过百万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宝丰镇龙井村)

宝丰镇龙井村,因村中的千年古水井、千年枫杨树而远近闻名,省委宣传部工作队入驻以来,见证了“五福龙井智慧农业产业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变化,该项目由当地企业投资数千万元建设而成,总面积近1200亩,是集“智慧农业、农耕体验、教育研学、民俗传承、休闲观光、餐饮娱乐、民宿接待”于一体的农旅三产融合示范基地。2022年国庆节期间,每天吸引游客万余人次,直接为本村提供就业岗位170余个,有效带动了当地百姓致富增收。

(宝丰镇龙井村电视访谈)

竹山县是中外有名的“绿松石之乡”,产量占世界的50%,产品远销海内外,而让竹山绿松石“点石成金”,华丽变身世界吉祥玉,并产生较大市场价值,离不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长期以来的帮助支持。多年前,该校珠宝学院杨明星教授就发现了绿松石的独特价值,并长期不遗余力的为竹山绿松石文化挖掘、产业发展而奔走。如今在地质大学地帮助下,湖北(竹山)绿松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竹山县绿松石公盘交易中心、竹山县绿松石产业学院、绿松石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等先后建立,竹山绿松石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定点帮扶要帮在关键处、扶在需要时。按照政策要求,各帮扶单位工作队联合地方党委政府,围绕“五大振兴”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具体、实在的行动。

两年来,省委宣传部、省地质局、省通信管理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工建、大冶有色、武汉农商行等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发挥各自的资源特点,努力推动各驻点村逐步实现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省委宣传部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坚持把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作为定点帮扶的主攻方向,累计投入资金260多万元,帮助竹山深入挖掘传承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擦亮“十星级文明创建”品牌,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先后邀请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走进竹山看“山乡巨变”,组织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深入竹山县,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进龙井等文体活动。该部驻村工作队王队长,通过多方联络,邀请西湖龙井村的党支部书记来到竹山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龙汇聚 共富茶香”活动,还争取资源为村里扩建茶叶产业路,修建篮球运动场,捐赠价值32万元的图书,安装多台价值近20万元的数字农家书屋电子显示屏,群众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有效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城关镇刘家山村)

湖北工建是一家有着光荣传统的国企,该公司与竹山县政府签订《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框架合作协议》,以EPC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助力城关镇刘家山村乡村振兴项目茶艺馆、农旅民俗改造等建成使用。大冶有色从脱贫攻坚期间就在竹山驻点,持续支持得胜镇文峪河村发展茶叶产业,并发挥集团工会优势,签订上百万元的农产品采购协议。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发挥智力支持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精准掌握驻点村390户1089名村民健康状况、收入情况。

“手机是新农具、网络是新农资、直播是新农活”,如今这样的生动场景在竹山乡村到处可见。2021年,竹山县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在省委宣传部、省通信管理局等单位大力支持下,全县数字乡村建设加速推进,宝丰龙井“未来乡村”、上庸镇“数字文旅”、擂鼓镇“数字西河”项目等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实现了智慧党建、政务公开、惠民服务、乡村治理、数字兴农一体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是国之大者,定点帮扶是政治任务。各帮扶单位坚决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把乡村振兴定点帮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重点任务来部署安排。

省委宣传部成立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选派精兵强将,统筹帮扶资源,落实帮扶措施,关心关爱驻村干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助力竹山乡村振兴。部班子成员多次围绕廉政宣传教育、媒体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基层理论宣讲、农家书屋建设、精神文明创建等方面,到竹山实地调研指导工作,给予有力支持。在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亲自协调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在竹山县实施“童伴妈妈”“善品公社”等多个公益项目,2022年又支持100万元帮助竹山融媒建设“助农直播基地”。

省地质局党委坚持“心中有农、地质为农、全力助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探索创新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在“派员常驻”的基础上,开展“人人都是联县驻村工作队员”活动,采取“工作队常驻”+“机关干部接力蹲点”相结合的形式,深入竹山县溢水镇何家湾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52名局机关干部先后到村走访入户,形成了多篇调研成果,相关经验做法入选省委组织部、省乡村振兴局推出的案例汇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领导班子从践行“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办学使命的高度,切实扛起定点帮扶的政治责任,持续完善帮扶工作机制,推进校地党支部结对共建。湖大知行学院、湖北幼专的校领导多次到竹山调研指导、走访慰问,从工作、生活、思想上关心激励驻村队员,让他们能够安心放心的驻村干事、奉献作为。

驻进来、沉下去,站在田间地头,深入百姓心头。两年来,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当好政策宣讲队、群众服务队、抗疫先锋队,扎实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围绕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主动作为、尽力而为,为当地群众送上一份份温暖。

2022年夏天,鄂西北十堰等地遭遇高温干旱,竹山县气温更是持续攀升,一度创下46°的全国最高。酷热考验的不仅是地里的农作物,更有广大的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

省地质局驻溢水镇何家湾的工作队魏队长,曾在大西北的军营里战斗多年,身上有一股不怕苦、不服输的干劲,望着干涸的河沟和龟裂的庄稼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同样焦急的还有大冶有色公司在得胜镇文峪河村驻村多年的队长老魏。望着天上的焦灼太阳,两位魏队长都不约而同地擦过额头汗水,迅速带领队员们和村干部一起,买回几万元的输水管材,将水源从山洼里引到田间地头,宝贵的水挽救了枯萎的庄稼,也滋润了老百姓心田。

溢水镇何家湾村

同样让村里老百姓称赞的还有武汉农商行工作队的梁队长,他原是该行市州分支机构的领导层成员,却毅然暂别城里的安稳生活,来到距竹山县城还有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楼台乡塔院村驻点,却在刚来的那年夏天碰上一道难题,村里原先有座过河便桥,能走人、行车不大安全,不料被一场大雨彻底冲毁了,老百姓出门种地都要绕行很远的路。怎么办?梁队长不假思索,及时向行领导报告了这一情况,并很快得到回应和支持。随后通过设计、招标等程序,一座结实的钢筋水泥桥建起来了,路通了,老百姓的心结也通了。

(楼台乡塔院村)

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有的驻村队员在走访农户过程中摔伤了脚,却拄着拐杖坚守岗位;有的队员因上了年龄,需要长期服降压药,但为老百姓服务的热情从来不降;还有的队员因为疫情被困在宿舍里,却每天都在通过网络了解情况、分担任务。

“来到这里是缘分,服务老百姓是本分”,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3年7月3日,竹山县潘口乡“魏沟村民之家”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占地面积近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具有古朴风格和现代气息的综合便民场所,由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投入数十万元建成。

潘口乡魏沟村

这是省直驻村工作队到竹山以来,为当地老百姓办得众多实事、好事的剪影之一,宝丰镇龙井村的“未来乡村馆”、溢水镇何家湾村的“阳光家园”等,都是融合志愿服务、安老托幼、村史文化、统战乡贤、网络销售、村民食堂、红色书屋、科技讲堂、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以往在城市里才有的,现在搁在农村也不是稀奇事了,这就是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带来的变化。

要说变化,还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以来,竹山各乡村特别是省直工作队驻点村出现的前后变化。省里部署后,县里、乡镇上很快作了安排,9家省直帮扶单位的驻村工作队也第一时间响应,通过召开院落会、党员代表大会、村支两委会和工作队例会等方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村民房前屋后环境改善着手,组织实施“硬化、亮化、美化”等示范工程,信号塔建起来了,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产业致富路通畅起来了,一件件实事的落实,让村里的环境变得更美、更靓,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在不断增强。

(新时代乡村阅读活动)

两年时间很快,首批省直驻村工作队践行了当初的计划和承诺,通过把传统帮扶与现代帮扶、驻村帮扶与点线面帮扶、单位资源帮扶与交互资源帮扶结合起来,有力改变了驻点村的面貌,助推了竹山“建功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有地方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当地老百姓的热情参与,以及省直帮扶单位的接续支持,未来的竹山乡村必然会更加和美宜居,明天的竹山百姓生活必然更加幸福安康!



常用链接